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考研辅导班介绍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考研辅导班为报考中国农大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学员提供针对性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与报考院校专业定制指导方案,全程监督陪伴,布置随堂作业,结合命题规律进行模拟实战。根植于多年的积淀,为学员提供有用的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考研讯息与资源!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考研辅导参考资料节选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考研重难点精解精练》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考研要点全面复习与解析》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基础考研要点与真题详解》
《中国农大农学院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研核心知识速记宝典》
《中国农大农学院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研热点考题攻必克技巧全解》
《中国农大农学院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研命题题源与热点剖析最新版》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考研培训师资概况节选
裴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六8:57-21:44
胡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11:03-18:54
茹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8:24-16:10
扶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10:43-16:30
景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11:06-20:53
家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一9:27-15:15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中国农大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考研知识重点与经验
考研英语经验节选
关于阅读,绝对是考研英语的大头,我的经验是做真题,用的是黄皮书系列,阅读我没有做别的题,我感觉抓住真题就完全足够了。三月份的时候做的是03年以前的题,完全就是拿来练手的,错的惨不忍睹,但就是对阅读的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一点一点的弄懂,反复做真题。我英语作文写得一塌糊涂,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最后的100天里,坚持每天写一篇作文,不管是大作文还是小作文,每天写一篇。写得时候不能自己傻傻地去当做考试,而是先看一边范文,记一下里边好用的词和句子,分析一下人家的谋篇布局,然后再自己写,相似度高也没关系,关键是得自己再写一遍。另外,买对作文的参考书也非常重要。我买的是《第一本考研英语话题系列之作》写作160篇,封面是红色的。
考研数学经验节选
自己的数学正式开始复习是在三月份开学后。在三月到七月中旬这段时间里我主要是以打基础为主,我个人觉得在这段打基础的时间里切忌快,千万不要和别人比速度,只要按照自己的计划把基础打牢即可。数学是学习的重中之重,拉分太厉害了。好多人都说课本要多看,但是我认为把定理和例题看会了就行了,不用非得弄懂定理是怎么证出来的,浪费时间而且偏离考试方向。要把复习全书至少做两遍,第一遍每道题都做,第一遍做的时候会感觉很多都不会,没关系,刚开始都那样。要结合最近三四年的真题题型来做题。真题要做两遍,特别是近几年的题型要多研究。
考研政治经验节选
政治前期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闲时看看书就可以,重点在后期冲刺阶段,把重点的那些章节的讲义看了看,真的很有用。十一月底肖八就出来了,做完肖八,我把自己经常出错的那些章节知识,又大致的看了看。十二月九号肖四出来了,就开始背每天下午背半套大题,背了八天。也有人两天从早上到晚上两天背完的,看自己的学习方式。我四套卷背完之后,就抽出了两个整天又重新把四套卷背了背。考前的下午和晚上又捋了一遍肖四大题,肖八的选择题和肖的时政选择题(我没买肖的时政小册子,拿的我同学的书只打印了上面的选择题),很幸运考试的时候碰到了一道时政原题。
考研专业课经验节选
一、复习要点:
1. 植物生理学:
(1) 植物营养与吸收:了解植物对各种元素的需求以及它们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循环和利用过程。
(2) 植物内外环境相互作用:掌握植物对光、温度、水分和化学物质等的反应机制,以及这些因素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3) 植物生长调控:学习植物生长激素和信号传导的机制,以及它们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调控作用。
(4) 植物逆境抗性:了解植物在环境逆境条件下的适应机制和抗性反应,如干旱、盐碱、氧气和病虫害等。
2. 生物化学:
(1) 生物大分子:重点复习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的结构、合成和功能。
(2) 酶和代谢:理解酶的运作机制,以及重要代谢途径如糖解、糖新生、脂肪酸合成和氧化磷酸化等的原理和调控。
(3) 生物膜:学习生物膜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尤其是在细胞通讯、物质运输和能量转换过程中的作用。
(4) 生物能量转换:理解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等能量转换过程的机制和反应。
二、复习方法:
1.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考试时间和自身情况,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并分配每天的复习内容和时间,保持持续且有组织的学习进程。
2. 理解概念,记忆重点:重点把握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归纳总结、制作思维导图、解题训练等方式巩固记忆。
3. 做题巩固知识:做题是检验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多做真题和模拟题,重点关注易错和易混淆知识点。
4. 与同学交流讨论: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互相讨论、答疑解惑,提高学习效率和理解力。
5. 多参考教材和资料:辅助教材和相关资料可以帮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记忆,挖掘完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