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中文教育考研辅导班详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中文教育考研辅导班为报考人大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中文教育的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定制复习知道方案,全程监督管理,随堂作业布置,模拟实战预测。依托多年经验积累,为学员提供实用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中文教育考研动向与相关资源!

参考资料与教材节选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中文教育考研解题思路和技巧精讲》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中文教育考研重点新说精讲》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中文教育考研例题习题精析精练》
《人大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基础+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核心考点命题思路解密》
《人大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基础+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热门知识实战宝典》
《人大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基础+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知识全集及实战特训》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辅导师资安排节选
尚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9:00-17:58
宁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11:20-17:07
籍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7:27-14:18
谈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8:53-19:12
鲍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9:27-13:34
霍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11:08-19:43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考研经验复习指导
考研英语复习经验概要
对于考研英语我还是有心得的。我的英语不好,经过大半年的学习下来,可以说,英语我是准备时间最充分的,也是最系统的,首先是单词,我把考研中经常出现的3200多个单词背得烂熟(个人觉得背5500没必要,有些根本不会出现,背了也白背),方法就是把97-13年的阅读理解整理出来,然后把不认识的单词写在本子上(千万不好写在单词旁边)。算起来这70多篇阅读我至少做了3遍。这样单词我也背了,阅读理解也会做了(要知道得阅读者得考研英语)。最后我的阅读理解基本上是一篇错一个甚至全对。然后是翻译,个人觉得翻译也很重要,并不是因为它的分值,而是因为会做翻译,那么你的长难句的问题就不大了,而长难句是贯穿整个考研英语的。我的翻译是先跟着老师学语法,然后做真题,97-13年的翻译我做了两遍,可以说第二遍的收获是最大的。接着是作文,作文很重要,占有30分,对于作文范文还是要背几篇,我由于最后没什么时间了,所以作文就整理出两个通用模板,然后让老师给修改了一下,在考场结合题目自己发挥了。总结的经验就是作文还是要定时练练。剩下的完形填空和新题型,个人觉得这些没必要花时间,做好了前三部分,这两部分不会很差。总的来说就是真题要好好把握。
考研政治复习经验概要
政治不用过早准备,也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如果是文科生的话就更不用担心了。我用的资料是肖秀荣的全套资料,他出什么我就买什么,一整套大概有10本左右。紧跟他的步伐政治就可以轻松搞定。暑假7-8月份是刷了一遍1000题,随题看最厚那本书(不用大学的课本的),之后就是刷题而已,不用背。最后一个月背他的背诵版小书和最后四套卷就可以了。文科生没必要担心,因为考得都是高中学的政治知识,知道如何回答以及作答步骤就可以应付了。
考研专业课复习经验概要
(1)考研专业课一:汉语基础
《现代汉语》是考研专业课一的重点教材。我建议先从头到尾地通读一遍,对整个教材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通过阅读真题,逐渐找出考试的重点章节。在这些章节中,加强学习和总结,形成做题思路。
另外,光靠教材知识是不够的,我会搜集一些相关论文进行补充学习。通过阅读论文,可以更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此外,《语言学纲要》也是考试的重要内容,重点是名词解释。我购买了《语言学纲要》的课后指导书,里面总结了每章的重点名词解释,利用这份指导书进行背诵。
还有,《古代汉语》考察的主要是翻译,偶尔会有简答题。我每天会坚持翻译一段,然后总结一下可能出现的考点,例如词类活用、宾前状后、某些字的用法等。
在专业一中,词义辨析和偏误分析是常考的题型。对于词义辨析,可以参考《201例》这本书;对于偏误分析,可以看一下李大忠老师的《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在学习这两个内容时,要构建起自己的答题模板,多练多用,这样在考场上可以节省时间。
(2)考研专业课二: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是考研专业课二的重点教材,占据很大的比重。建议跨考生可以先看《入门》,再看《引论》。《入门》的讲解更加细致,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引论》。阅读《引论》时,要搭建起逻辑框架,将各个章节联系起来,考察的是整体观和思路。
《跨文化交际》可以当成课外书来看。在休闲娱乐或者背不下去的时候,可以放松地阅读。《跨文化交际》的学习重点是搭建自己的框架,与《引论》联系起来答题更容易。
至于《中国文化要略》和《外国文学史》,范围比较广泛。可以向考汉语言文学的同学借一下他们的名词解释进行积累。
此外,教案写作和案例分析是专业二的重点内容,占据了相当大的分数比重。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模板,并练习几套题目,获得60分是较为容易的。